2
2002年2月
電話:(02)25850866 傳真:(02)25850844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53號B1 A室 
網址:http://www.yinqi.org/ Email:mf@cef.org.tw 
 寂靜的吶喊
── 從擊樂協奏曲『曠野呼聲』創作談起

金希文(音契音樂總監)
  記得有次到山裡露營時,半夜被打在帳篷上的風聲給吵醒後,再也睡不著的我索性爬出帳篷坐到椅子上,心想趁機感受星空的魅力也好。哪知手電筒一關,黑暗便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上,盤據了全面視覺。大概過了兩三分鐘,風聲開始出現了層次,原本相當驚人的帳篷拍打聲,逐漸的轉為機械化的背景,取代的是樹葉搖晃的聲音,先是塊狀的比較近距離的,然後可以聽見較遠的,一種融合在一起形成織度般細微的聲音。草是會把風從遠遠的帶到腳邊,一陣漸小聲後又快速的遠離。高聳的紅杉木可能像低吟的大鼓,無法確切的辨認卻感受得到。溪水的聲音應該屬於這幅「音畫」的底色,只有在風放鬆時,才會從各個方位湧現出來。七月天,沁涼的山風帶著歲月的畫筆,在這沒有星月的深夜,寂寞的揮舞著音色。

  我想,我是聽見了「曠野呼聲」,那是多麼強烈有力的聲音,讓所有的風聲都被迫從我的意識中消失,那樣的聲音把人面對自我存在的感受幾乎無限的擴大,甚至讓人生的滴答聲成為一張張清楚的畫面滑了過去,速度之快使我來不及整理、歸納,沒有時間下結論。所有的印象疊積起來後,我覺悟到這種疼痛的感覺,正是「曠野呼聲」……一種震耳欲聾的寂靜。

「那時,有施洗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所以,只有走入曠野的人才能聽到施洗約翰的信息,雖然他的信息是針對每個人,卻不屬於每個人,雖然曠野是人人都能走到的地方,卻不是人人都會走到的地方。到處都是攔阻,到處都有錯誤的路標,越走向曠野人跡越是稀少,路也就越狹小,要把我們往後拉的力量反而越是強勁。終於走到沒有路標的曠野,四面八方望過去也不見人蹤可跟隨,短暫的疑惑佔據了全面知覺後,生命的聲音開始有了層次,原本相當唬人的名利之聲逐漸的褪了色,從近處的老我之聲到遠處他人關切、批評之聲,還有一陣陣去了又回來的情慾之聲。在幾番努力盤查聲音來源生命之歷練後,所有的聲音終於落入沉遠也不近,剛好合適我們每天能走的距離。

  擊樂協奏曲的開頭,使用著簡單的節奏性題材,是違反傳統的主題,因為這個主題不但不拿來發展,曲子的進行就是要抗拒它的影響。它的出現經常是突然的、沒有被預備的、霸道的,同時它也是簡單的、清楚的、頑固的。這個節奏性主題代表著根深蒂固存在於社會的價值觀,即使我們沒有蓄意的擁抱它,它仍會不經意的影響著我們。由擊樂獨奏所代表的「曠野呼聲」則相反,代表著憤怒及抗拒,高喊著與時代不同調的呼聲,不和協的音程加上不妥協的節奏,在社會洪流之間孤獨的揮舞著。曲子的中段,深沉的慢板裡,象徵『執著』的下行大三度的半音動機,在寂靜裡不斷醞釀著能源,漸漸凝聚為巨流走向目標時,節奏性主題開始了強烈的反擊,於是擊樂獨奏者重新陷入掙扎,這樣的攻防在進入尾奏Coda(快板)後更為激烈,直到結尾。

  走出人群,才能走入曠野,曠野呼聲,是施洗約翰的呼聲,也是我們自己的吶喊,一股相對的呼應,相互碰撞後的巨響,寧靜裡我們終於確認,這是出自曠野,同時也是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會感到令人不舒服各種吵雜的音響。就像一首笨拙的曲子,素材雖雜多卻雜亂,既不連貫也沒有整體性,沒有方向也沒有達到的滿足感。各種表情記號只具表層的意義,音樂的進行不過是當下的現象,無法結合過去和未來,無法連結背景與前景…枉然音樂一首。

  所以曠野是各種吵雜聲音逐漸消失的地方,然後提供寂靜給我們。或許施洗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的原因就在此,寂靜裡我們會聽見「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而我們也能夠聽見來自心靈深處的回應:「我願意悔改」。從這看來,音契的每一場音樂會就是要提供寂靜,讓人心聽見曠野的呼聲。

  「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

  當滿城的人都上了屋頂,到處吶喊、大聲喧嘩,歡樂的島啊,你如何聽得見耶和華的聲音呢?上帝叫人身披麻布悔改的日子,誰知我們卻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吃肉喝酒,說「我們及時行樂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何處是曠野?是否當人覺悟到心靈的荒涼,心中歡樂止息如死水,了解到所栽種的在極其傷痛的日子裡都會飛了去?

  有人聲說,你喊叫罷!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唯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音契要喊叫什麼呢?當音契的音符響起時,但願這是出自曠野,引人入曠野的「預言」,音契的事奉就是要預備耶和華的路。因為:

  「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

  這不就是我們的盼望嗎?看見耶和華的榮耀。想像看:病痛的人看見上帝的榮耀,不良青少年看見上帝的榮耀,憂愁的人看見了、躲在黑暗裡的人看見了、自卑的人看見了、頑固的人看見了、老師看見了、學生看見了、阿公阿媽看見了、小孩看見了、官員看見了、民代看開見了…你我也看見了。誠然,曠野呼聲是寂寞的呼聲,不常被了解、被接受的呼聲。然而,曠野呼聲是能讓黯淡的面孔轉為光彩,讓已絕望的心靈重新燃起盼望。

  報好信息給台灣的啊!
  你要登高山,
  報好信息給台北的啊!
  你要極力揚聲,
  揚聲不要懼怕,
  對台南的城邑說:
  看哪!
  你們的上帝!

(本文聖經經節選自馬可福音一章及以賽亞書十六、十七、二十二、四十章)

「期待與感恩」李書惠(音契合唱團團長)  

  「2001音契年終感恩聚會」於2001年12月30日舉行,愉快的晚餐用畢後,宋哥剪輯整理了去年音樂會演出的片段,以及「音樂、建築與環境」音樂會DVD的精采畫面,讓大家有機會重新回顧與省思。接下來團員的感恩分享中,台上台下笑聲與淚水不斷,而且還驚爆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失戀史喔!之後金哥分享了音契的願景,並由宋哥帶大家為著音契事工及神的國度禱告。最後摸獎時刻,大家還有吃有拿的獲得了聖誕紅獎、催速獎、黃昏獎等,滿載而歸。

  參與感恩會的團員們寫下了『對音契的期待』,有幾位還畫了可愛的插圖呢!就互動層面來說,團員們表示希望彼此能更加認識瞭解,尤其是樂團與合唱團之間,若能增加一些團康活動會更好。音契就像家一樣,期望這裡有愛、關懷與扶持在其中。在曲目方面,有些團員希望能唱「彌賽亞全曲」及「德意志安魂曲」。在事工方面,除了音樂技巧的鑽研外,期盼更多弟兄姊妹的恩賜可以被發掘出來,讓不同恩賜的人有發揮的空間,鼓勵大家出來服事,分工落實,互為肢體。在與教會互動方面,音契可出版適合教會詩班的合唱歌譜,讓美好的聖詩永續流傳,並可舉辦一些音樂性的活動,邀請教會一同參與。在與社會互動方面,希望能藉著小型音樂會,深入走進人群,透過音樂來廣傳福音,讓更多人聽到好音樂,接觸信仰。

  整體而言,大家期待音契能朝著專業音樂團體來發展,團員們能在音樂技巧上更精進,彼此更契合,在福音見證上更有力,使我們的演出更吸引人來親近神。身為音契人的我們,除了說出心裡的期盼,更要彼此共勉,努力實踐,靠著主,勇敢地朝著我們的目標邁進!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
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過的」
歌林多前書一:29
訪問整理/鄭逸伸  
  對徐以琳來說,家庭和信仰是極密切而不可分割的;最初母親由友人帶領信主後,全家人也因此認識並接受了基督的信仰。「我父親公務繁忙,常常出差不在家,媽媽在家中扮演了母兼父職的角色,是家中重要的支柱;自從母親信主後,家裡的一切就和基督信仰大大的結合,從家裡的各樣擺設和我們幾個小孩的名字就可以明白的。」的確,到過她台北老家的人一定會對家中的擺設印象深刻,牆壁上、柱子旁,絕對少不了「信耶穌得永生」、「耶穌愛你」…等等標語貼紙;聖經故事的圖畫、十字架、節錄聖經的書法字畫……一應俱全,甚至,在浴室洗手台旁,水箱上也都貼滿了聖經貼紙。「母親總是積極熱切地和人談論信仰,不論是誰,只要和她交談,必定會感受她心中那股對信仰的熱愛。」曾經一次,父親的同事們來家中,母親和他們熱烈地討論信仰,他們問父親:「她說話怎麼這麼有把握?」父親笑答:「她當然有把握囉!她可是耶穌的妹妹!!」雖是玩笑,母親對信仰態度的堅定,可見一斑。

  自認在信仰路上並非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徐以琳,學生時代參與了凱歌詩班以及林治平、張曉風帶領的藝術團契,並跟著服事團隊「全省走透透」,用歌聲來傳遞超越一切力量的愛。「說真的,那時候年紀輕,覺得坐在教堂中聽牧師講道是件折磨人的枯燥事,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在凱歌詩班或是在藝術團契中,我可以從音樂和詩歌中感受到一種扎心的力量。」曾經跟著詩班到監獄裡頭去,用詩歌和受刑人分享的經驗,她回憶道:「將感動了自己的詩歌,傳唱給底下的人們聽時,看見他們臉上有同樣的感動與淚水,就會知道,歌詞中的信息,的確是真切而且帶有力量的。」這樣的經驗,讓她不論是演唱什麼樣的歌曲時,都要求自己,一定要不斷地努力去接近歌詞中每一字句的真義。

  「自己都不明白的,如何感動別人呢?」中學時代,從唱片中聽見歌劇「波西米亞人」裡女歌唱家Musetta的詠歎調,徐以琳希望自己也能像唱片中女歌唱家一樣地放聲高歌;但真正接受聲樂訓練卻是到美國讀大學時候的事了。談起在美國學音樂的種種,徐以琳只說是許多的巧合湊在一起。「中學時代喜歡念外文,英文、德文、法文都是因為有興趣而去補習,卻也沒想要走語文這條路,更沒有想說是為了唱歌而準備。」但神給人所預備,卻是如此出乎人所能想的,在台灣所打下的語文根基,到了美國發芽成長,成為唱歌時的大好幫手,讓擁有美好聲音的她,唱出歌詞中最深的真意。雖然在求學歷程中難免也會受到一些挫折,也有失去方向的時候,但她心中就是有一個篤定,非要達到更高的境地不可的信心,如同聖經上所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即使是在教學上,也不斷告訴學生們「要有宏遠的願景在前」,才不會失去不斷進步的動力,而把自己困在音樂界中爾虞我詐的陰暗中。在東海大學任教的她,在新一個學期於自己的studio中成立一個查經小組,邀請所有的學生和一些基督徒老師參與,徐以琳有如此的期望:「希望這些孩子們能找到讓自己用一生去追求的願景,努力向著標竿,直跑!」

  第一次的專欄,就介紹上帝所創造的樂器,人聲。人類能夠發出聲音,乃發聲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協作下而成的。當然我們不是生物學家,亦不是專科醫生,對這方面不會作出太深入及過於學術性的闡述,僅作基本的認識與介紹。

  附右圖為簡易的頭腔。

  首先,呼吸動作是最基本的步驟,一般人的呼吸僅供生存所需,如果在運動或身體異常狀態下,呼吸會因著身體所需增強增快,而這些動作不需要我們去控制,我們的身體就能自我協調。而人要發出聲音時,大致的步驟如下:

腹肌肉收縮使胸腔擴張及橫隔膜上移→肺部空氣被擠出,通往氣道→空氣經氣管通過聲門,振動聲帶→因應呼氣的緩急及聲帶調整的厚薄,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所以,要發出好而優美的聲音,如何控制肺部空氣的「出入」是第一步驟。如何振動聲帶是第二重點。當然,還有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著我們的聲音,但這已是需要花時間去研究及體會了。歌聲和說話均是發聲的結果,但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大體而言,歌唱時發出是美化了的語言,比一般話音高、寬、響、遠,持續時間亦較長。相對而言,歌聲是比說話的聲音優美和圓潤的。

 消息與代禱
  • 契友鄭彥峰的母親因病住院加護病房,請代禱。
  • 音契樂團團員劉澤文、賴怡叡於年初二於高速公路閘道口,遭後方來車追撞,車輛全毀,但感謝主的保守兩人並無大礙,目前在家休養,請為刑事責任歸屬判決公正禱告。
最不顯眼的獻上財務專欄
鍾惠蘋(音契財務組長)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馬可十二:44

  在921地震,是台灣空前的大災難,那一刻也激勵了台灣人民的團結與愛心,人民莫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筆筆的捐款蜂湧而入。而在報紙最不起眼處,登了一拾荒老夫婦,捐出了他們僅有的儲蓄,雖只是區區二萬,在龐大捐款中,甚至得不到任何多一眼的注意,但令人動容的是他們把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可能是他們當時唯一所留的一些憑藉,但在那一刻他們覺得有人比他們更缺乏,更需要這筆錢,他們也由日常的接受者,在此時,竟是有餘的施予者,他們已發揮了人性光輝的一面。正如寡婦般,耶穌看到的是他們最豐足的一面。「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這個月因為校園無任何收支,故表格省略之。藝文廣場這個月因有文藝基金會之補助,彌補以往的虧損,但今年起在補助條例已明言,未來無門票收入之音樂會,將不列入優先補助考慮。故對我們想推廣社區音樂會,在經費的確差別很大。我們也期待巴赫廳精心策劃的節目,大家能多介紹親朋共享好音樂,經費上也能致力平衡,持續長久經營。


音契基金會 1 月收支報表 單位以新台幣計
項目上月結餘奉獻收入支出本月結餘累計結餘
經常費-$210,951$135,713$235,532-$99,819-$310,770
音樂佈道會$29,001$3,050$0$3,050$32,051
音樂會$226,164$2,000$1,000$1,000$227,164
藝文廣場活動-$162,105$220,050$24,809$195,241$33,136
室內樂集-$1,107$5,000$18,000-$13,000-$14,107

契友音樂會
  • 台灣組曲之夜
    (嘉義大學管絃樂團與合唱團)
    小提琴/趙恆振
    3/01(五)7:30pm 國家音樂廳(200、300、500元)

  • 尤嘉寶獨唱會
    3/02(六)7:30十方樂集(250元)
  • 爵士狂歡樂
    爵士鼓、手鼓/凌國周
    3/04(一)7:30pm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300、400、500元)

  • 大直樂展
    (實踐大學管絃樂團與合唱團)
    女高音/周美智
    3/18(一)7:30pm 國家音樂廳(200、300、500元)

  • 國人作品發表 音樂會系列(一)
    林京美:三重奏
    3/24(日)7:30pm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300元)
巴赫廳音樂會
  • 林京美鋼琴獨奏會
    3/02(六)7:30pm
  • 羅恩妮、林純慧鋼琴獨奏會
    3/09(六)7:30pm
  • 音式風格台灣藝術大學巡迴音樂會
    3/15、16(五、六)7:30pm
  • 黃婷 小提琴獨奏會
    3/22(五)7:30pm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1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北台北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連雅文
美 編/鄭聿君   電子報/李書惠
※ 本報為Html格式,您必須在網路連線狀態下,才能看到報中圖片及連結外部網址 ※
本刊文章若蒙轉載,我們深感榮幸,若告知本刊一聲,將更感激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閱報疑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