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上祭壇12》

誰在祭壇上?

音契編輯室

  C弟兄信主多年,固定聚會,長期事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沒感到令人振奮的平安喜樂。《越事奉越甘甜》這首歌唱起來令人困惑,因為對他來說,越事奉越疲憊才是真的。

  「信耶穌得永生」、「信耶穌有平安喜樂」把信仰的「重點」濃縮成簡短好記的標語,卻也使 C 的信仰停留在「信」就會「得」的簡單公式。拜神不就是求與得?所以 C 保持星期天上教會,參與各種事奉,也有奉獻。應盡的義務一樣也沒少。

  說好的豐盛的生命,在哪裏?

***

  把信仰建立在「祈求就必得著」的單一基礎上,是把神當成發禮物的聖誕老公公。跟在耶穌身旁的門徒也沒搞清楚狀況,雅各和約翰的母親為兩個兒子向耶穌預約天國的大位(太20:21-24),堪稱祈求之極致。

  C認為耶穌的教導有些具參考價值,選擇性地接受,為人處事仍抱持一般的價值觀。別人考試作弊,C擔心不作弊就會被當掉。耶穌稱讚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比眾人奉獻的更多,因為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在奉獻箱,C則認為奉獻有心就好,參與事奉不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翻遍聖經找不到這一句)C有仇必報,耶穌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向自己死,向主而活,是信心能否突破的關鍵;每次遇到人生難題,都是「向自己死」的挑戰:要用一般的做法解決問題,或照耶穌的教導?

  逃避考驗,不會有鮮活的信仰。

***

  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4)「如此行」的希臘字是現在式祈使語氣,可翻譯為「持續如此行」。反覆操練,為的是記念祂。

  記念祂在世上的「成就」-使水變成酒?餵飽五千人?醫病趕鬼?不。要記念的是耶穌破碎自己,成為世人的生命之糧。

  效法耶穌、做主門徒,不是外在的行動而已,而是效法祂破碎自己,給出自己,與弟兄姊妹互為肢體,成為基督在世上的身體。

  每個主日在教會看到各種服事、金錢的奉獻,忙碌地穿梭來去;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些行動不過是小小的回應-回應步上祭壇的耶穌,祂把自己給我們。任我們把價值連城的東西獻上也無法相比。

  我們認為神已讀不回,卻時常未接神的來電。沒把心交出去,如何與主連線?

  還在等豐盛生命?

  其實在苦等的,是主。祂在等候你把你最在乎的東西放在祭壇上。


愛的行動

潘瑋(音契藝術企劃經理)

  最近電視播出有關美國商船羅發號事件的大河劇,這部有關台灣歷史的大型製作,由於劇情相當複雜,一般民眾對這段歷史也很陌生,邊看得邊上網查資料才跟得上劇情,也才初略了解1867年台灣當時的各族群為了生存及利益下的角力,而從各種文化差異的碰撞,思考人性的善惡。另一齣比較輕鬆的劇集也同時上演,敘述台灣近四十年來的現實生活,靈活且幽默地呈現家庭的成長過程,也細膩地表達人生經歷的情緒,探討面對不同事物的各種心境,很能引起共鳴。從兩部女主角的眼中看著世界,穿越時空,而面對不同關係中的疼惜,是現在除了疫情之外,另一種體認與感受。文創藝文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在艱困情況下仍有很好的成績,顯示台灣優秀的人才很多,能力與能量無限,潛力無窮。

  回到1895年,英國蘭大衛醫生(Dr. David Landsborough III, 1870-1957)來到福爾摩沙,這一趟40年的旅程,再加上蘭大弼醫生(Dr. David Landsborough Ⅳ, 1914-2010)1952年接續了父親的工作,28年的付出,以實際的行動愛著台灣人民。蘭大弼醫生因在彰化出生,深受父親的影響,立下志向:「一生要為窮苦的民眾提供醫療服務」,1967年提出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四大宗旨:

醫療(Medical),報喜(Bring good news),助貧(Help the poor),教導(Teaching)

  面對複雜且多變的環境,加上這兩年疫情的關係,各國反映出因文化與認知不同產生的社會問題,引發很多歧視、紛爭,再加上假訊息不停流竄,需要極大的智慧,才能在亂世中明辦是非,看清真理,並以上帝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定位。有時即便知道上帝會指引前面的道路,但還是會在亂流中迷失,找不到生存的價值。這段期間,不少產業經營困難,許多人失業,當遇到身旁需要幫助的人,像蘭大弼醫生所說:「看病最重要的是『從頭到腳』,而且不僅要看人,更要看他所處的環境,對病患的痛苦要真心的憐憫,對病患的處境要真誠的關懷。」設身處地的並以「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重要。」雖然大部分人不是醫者,但還是可以同理心的陪伴與關懷,以對方需要的方式愛他們,讓動盪到社會多些溫暖,就像蘭大衛醫生父子,讓上帝的愛付諸行動,甚至比我們還深愛這塊土地的人民。

  音契很榮幸能參與籌備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立125週年的紀念音樂會《深深的愛》,因疫情延至今年的11/2晚上7:30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舉辦。上半場的曲目以〈布利:為四組弦樂四重奏的快板〉清新且活力的開場,如同台灣人民努力工作,生生不息。第二首〈布瑞頓:簡易交響曲〉充滿童趣與俏皮,而英國紳士般的風格略帶一些憂鬱,像是蘭醫生當初在篳路襤褸但帶著堅毅的信心來到台灣開拓。第三首〈理查.史特勞斯:單簧管與低音管雙協奏曲,第三樂章〉,兩個獨奏樂器如同情人般的對話,像是醫生與醫生娘的相互扶持,以此紀念兩位醫生夫婦的付出。下半場以詩歌為主,其中〈深深的愛〉將由作曲家江佳穎重新編曲,以弦樂團加上聲樂獨唱的編制呈現,表達對在台灣奉獻一生的蘭氏醫生夫婦最高的敬意。音契特別邀請張佳韻教授擔任指揮、單簧管演奏家賴怡叡、低音管演奏家劉澤文及聲樂家翁若珮一起參與本次音樂會的演出,歡迎愛樂者至年代售票系統訂購。所得將捐助彰基海外醫療中心。

 


《偉大作曲家的心靈世界》

忠於所託

布魯克納(下)

  從《第七號交響曲》首演到1896年去世,布魯克納受到越來越多的尊敬。皇帝弗朗茲.約瑟夫(Franz Joseph)授予他皇室徽章,隨時準備授予他的任何要求,甚至包括皇家養老金。布魯克納對皇家恩賜的回答則是:要求皇帝阻止漢斯里克(Hanslick)繼續對他惡意評論!

  傳記作者雷德利希(Hans Ferdinand Redlich)說:「布魯克納的音樂創作取決於他的宗教信仰。宗教是他內在的中心,他正在音樂中尋求上帝;上帝是他的目標。」他的一生中沒有宗教危機,展現出對上帝堅定不動搖的信念。

  布魯克納認為他的作品受到了上帝的啟發。他聽從內心的聲音仰望上帝,深信只有信靠神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與神的榮耀。在他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中,他告訴醫生,他打算將其奉獻給「萬王之王,我們的主-我希望祂能給我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它!」最後,他把詞句縮短為「獻給良善的主」。

  如今布魯克納的九首交響曲時常演出,許多愛樂者不太注意他領域廣泛的聖樂創作,尤其是他的彌撒曲。他的交響曲中伴隨著聖詩般的合唱,其靈性品質也得到了許多聽眾信仰上的認可。

  布魯克納時常祈禱和禁食,常在日記中記述他的禱告。如果他要演奏管風琴,他必定跪下祈禱後才坐上琴椅。雷德利希說:「布魯克納的祈禱不僅是說幾句話,而是徹底沉思的過程,使他超越了物質世界的範圍。」布魯克納從小就開始養成這種習慣,每當聽到教堂的鐘聲時就停下來祈禱。他的學生說:「在上課時遠處的鐘聲響起,他們突然意識到布魯克納的思想和精神不再與他們同在;因為他在祈禱。」

  布魯克納的信念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他善良而慷慨,總在排練時將大袋的糖果給唱詩班的男孩。他謙虛誠懇,並始終對那些幫助他的人表示誠摯的謝意。

  即使接近最後的歲月,信仰也從未令他失望。在給他老師的一封信中,提到自己的健康狀況不佳,但結論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當他繼續創作第九號也是最後一部交響曲時,他開玩笑地對馬勒(Gustav Mahler)說:「至少我必須寫完這首曲子,否則不久之後當我出現在主面前,我就會給主不好的印象,祂會說:『孩子啊,如果不向我唱出榮耀與讚美,我為什麼要給你這麼多才能?你的作品數量很不夠喔!』」

  1896年1月12日,他參加了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讚美頌》(Te Deum)的演出。他曾經用這部作品說明他如何相信自己的才華會被主使用。當上帝呼喚我,問我:「我賦予你的才華在哪裡?」然後,我將拿出我的《讚美頌》手稿給祂看。

  布魯克納於1896年10月11日回到天家,與他心愛的上帝同在。按照他的意願,他被安葬在聖弗洛里安修道院巨大的管風琴下,在那裡他經常與生命之主透過音樂心靈交流。

  很少作曲家面對公眾長期的反對。維也納音樂學院的院長告訴布魯克納不要放棄創作,不要停止把手稿丟進垃圾桶。當布魯克納將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獻給他的導師華格納時,由漢斯里克領導的反華格納人大怒,他稱該交響曲為「貪得無厭的花言巧語」。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第一次排練之後,拒絕演奏此曲。

  然而布魯克納拒絕高調反擊。他繼續寫曲,認為自己的努力最終將得祝福。他堅定地相信上帝要他作曲,以至於他既不能停止也不能浪費時間與批評者進行無意義的口水戰。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溫柔得到回報。大眾最終愛上了他偉大的作品,甚至鄙視那些不同意的人。在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的首演音樂會上,聽眾對他的宿敵漢斯里克起了噓聲,並把他轟出音樂廳!伸冤在主,主必報應。同胞們愛上了這個溫柔的人,在他的70歲生日那天,奧地利全國都一同慶祝。

【推薦欣賞】

管絃樂:九首交響曲,尤其第四號與第七號
合唱曲:三首彌撒曲, 尤其《讚美頌》(Te Deum)
室內樂:C 小調絃樂四重奏,F 大調絃樂五重奏
鍵盤樂: G 大調鋼琴幻想曲,C 小調管風琴前奏與賦格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音契青少兒童合唱團》

伴著小孩成長的歌唱

余佩芬(音契青少兒童合唱團家長)

  我是一位當了快10年的小音契家長,恩綺和恩紜的媽媽(普遍被知曉的稱呼是小布丁/小蘋果媽媽)。我家和音契的淵源是從30多年前恩綺恩紜爸爸的青少年年代就開始了。雖然有如此長遠的淵源,家裡小孩開始接觸小音契-音契兒童合唱團,卻是完全的自主性接觸。

  記得姐姐恩綺幼兒園畢業的那年暑假,2012年暑假小音契在台北神召會舉辦了第一屆的加百列音樂戲劇夏令營。恩綺報名參加了,在營會最後一天的成果發表會,老師做了簡短的合唱團招生,才要升小一的恩綺就表達強烈要參加音契兒童合唱團的意願。雖然簡章上寫報名資格是升小三,卻因為盧老師口頭招生時有提到可以從小一開始,於是,當年小小的恩綺就毅然決然地參加音契兒童合唱團。

  8年下來,在升9年級之前,除非是感冒,恩綺不論學校有任何的考試都是準時出席合唱團的課程和各種的演出。也不因為沒有為了學校各種考試請假複習功課而導致課業成績不好;因為開心唱歌,唱歌紓壓,得神的祝福功課很好。大台北地區的南征北討,從教會界的演出,空中英語教室聖誕節的快閃活動到國外辦事處的演出和天韻合唱團比賽,從不缺席。曾經問過她為何可以這麼認真與執著於小音契,她說因為可以唱歌很快樂,和小音契的朋友在一起很快樂。在上課和各種演出彩排的歲月裡,恩綺和朋友們培養了“革命情感”,上課開心時一起笑,排練辛苦時一起抱怨也彼此鼓勵,比賽第一名時一起高興地大喊。對於合唱團的堅持一直到9年級的開學,才不得不先暫停小音契的課程。今年5月中會考完,6月份小音契的新課程開始,馬上要求要回到合唱團的團隊中。

  因為恩綺對小音契合唱課程的喜愛也影響了妹妹恩紜,所以恩紜在當了好幾年的台下小聽眾後,也在升小學一年級的那年自願加入了小音契合唱團。恩紜也很喜歡唱歌,回家也常將合唱團裡學的歌,試著以鋼琴彈出單音旋律來,不是為了練琴,只是單單為了心中的旋律。恩紜也因為喜歡唱歌,願意忍受因上台演出最不喜歡的化妝,忍受了演出後回家趕學校作業到半夜的辛苦。小學四年級時因為學校資優班在星期三下午有一些課程的安排,導致恩紜要到小音契上課變得非常不方便。媽媽一度想勸退恩紜,卻因為恩紜喜歡合唱團想持續上課,我們也得到小音契老師的大力協助,得以克服時間與交通上的不便。

  音契青少兒童合唱團最令小孩感到不一樣的地方是,上課時老師會利用一些時間與小孩們聊聊,會為大家禱告。在小音契裡,小孩學到的不只是唱歌技巧或音樂,更是體驗了 神的愛與彼此關心。小音契的老師們都以 神的愛在愛著他們。這對我們來講很重要,老師不只教小孩唱歌,也帶品行,關心他們。以前廣告有句話說,學鋼琴的小孩不會變壞;我要說,參加合唱團的小孩,特別是音契青少兒童合唱團的小孩,不僅不會變壞,還會得到更多的愛!


《聖樂網路課程》

《認識五線譜》初級班

  六月,原本正是師生們全力以赴面對學期期末而後雀躍的迎接假期的到來,對上班族群也是日常生活般的尋常日子。然而突如其來的三級警戒,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各層面都大受影響,配合防疫政策的我們也意味著許多演出、課程都需要暫時停止,行事曆上的活動被一一刪去,同工們也聚集一同思考,音契各部門還能透過何種方式能讓事工持續進行?

  因此,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省去群聚的煩惱、甚至不需面臨網路課程時而”leg”時而操作不順的時間差……音契聖樂學苑Email課程開課了!

  短短的十堂課中,學員們會學習到基本閱讀五線譜的能力,包含-音高、音名、唱名、符值、拍號、升降記號、C調、F調和G調……等概念。儘管每週課程只透過老師與學生一來一往的信件中,依然可以看見學員們在學習上充滿熱忱、盡全力的學習(就算是不擅長操作3C,卻都嘗試運用手邊的工具)、扎實的進步熟練、還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這些在現場教學也許是很尋常的事,卻在網路教學中顯出它的可貴和難得。

  這週即將結束十堂認識五線譜課程,想著這群未曾謀面的學生們,過去面對不熟悉的音樂語言,未來將可以帶著所學,在音樂豐富美好的世界中自在欣賞、歌唱而感到快樂。

要用琴歌頌耶和華,用琴和詩歌的聲音歌頌他!-詩篇98:5


消息報告

相逢的距離

  疫情拉開了你我的距離,也把音契原定於9月舉辦的人文樂篇【詠】,帶去遠方的未知。看著二級警戒室內不得超過80人聚集的限制,似乎也框限了我們對12月聖誕音樂會的想像,然而,面對沒有譜的下一段變奏,我們願憑信心全力預備。求主保守台灣的疫情趨於穩定,並讓音契在這瞬息萬變的光景中,以智慧做出合宜的應變。求主賜恩典,讓我們繼續傳遞美好的佳音,用音樂拉近你我心靈的距離。我們倚著信心前行,因為有您的代禱與支持。

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祂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以弗所書3:8

 

 

財務報告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圓山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殷長佑
總編/美編/電子報/音契行政中心

...............【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