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了20分鐘,表定10:00的主日崇拜怎麼還不開始?會眾交頭接耳,牧師和領會無奈坐在講台上,招待同工頻頻引頸向門外探頭,等候關鍵人物:司琴。這位司琴不是該教會的會友,而是外聘的。教會沒有人會彈琴,司琴不出現,主日崇拜無法進行。
***
一對姊妹退休之後成為傳道,彼此同工,一位講道,另一位司琴。彈琴對長者實在不容易,年輕時沒機會沒環境學琴,等到有時間有樂器有需要,手指卻不靈活不聽使喚。她們想了辦法,用能動的一兩隻手指彈琴,累了就接力輪流,不讓會眾唱詩時琴聲中斷。
***
教會沒人會彈琴,平時聚會由司會起音,會眾清唱,大家感覺還過得去。隨著接二連三即將到來的安息禮拜,許多未信的親屬家人會出席,乾唱實在不妥,於是牧師呼籲會眾是否有人願意擔任司琴?Y弟兄舉手了,雖然已屆中年,但覺得自己手指還算靈活,而且會看五線譜,心想這樣應該就夠了,於是一口答應牧師,一個月之內學會三首喪禮適用的聖詩。右手勉強可以照譜彈,左手卻沒想像中靈光,使不出力,沒辦法同時彈兩個音;而且為什麼聽起來總是怪怪的?他向另一個教會的司琴求救,才恍然大悟---原來左手標示的是低音譜表,跟右手的高音譜表完全不同,他把兩手都看成高音譜表。後天就要上場了,怎麼改都來不及,只好硬著頭皮,在安息禮拜彈著錯誤百出的聖詩。有心就好,他安慰自己。
***
L弟兄活潑外向。教會詩班需要指揮,他想,指揮是領導人物,他有豐富領導經驗(當過幾屆班代),揮揮手比拍子帶大家唱歌應該不成問題,於是自告奮勇站上指揮台。他很快發現,不管他怎麼比劃,詩班就是沒辦法整齊唱出來,總是零零落落;令他挫折的是,詩班員告訴他,看不懂他在揮什麼,因為他不知道正拍開始與後半拍開始的差別。還有,為什麼25人的詩班音量聽起來只有10個人?有人反應唱沒幾句就喉嚨痛了,那要如何練到一小時?有人總是唱不準,他一直要求「要唱準一點!」當然沒用。 缺乏節奏、音感與發聲法的訓練,L弟兄黯然退場。
救急也要救窮
「教會缺乏音樂人才,怎麼辦?」教會音樂講座出現這張提問紙條。怎麼不放伴唱帶、CD或Youtube?會眾跟著唱,問題不就解決了?
運用電子器材與電腦科技當然是快速解決之道,但就是失真,不夠自然,上述教會可能也明白,不然就是教會沒人會用電子產品。3C救急是不錯;如果長期下來,教會培養的,不是音樂人才,而是電腦達人。
救急的方式很多,救窮卻需要規劃與時間,像等待小孩長大。
培養一個司琴要多久?先問:要什麼樣的司琴?以「先求有,再求好」的邏輯,如果手指靈敏,反應迅速,會看五線譜,每星期不間斷上鋼琴課,一兩年就可以彈簡單的詩歌。然後,就披掛上陣開始事奉,獲得牧長同工的讚許:彈得太好了!這麼短時間就能夠司琴!
問題也出在這裡。速成班出身的司琴,得到莫大的鼓勵,於是不再學習,彈奏能力就此停滯不再進步,怎麼彈都是簡單的詩歌,左手千篇一律配一樣的伴奏與和絃。這就是目前教會大部分司琴的彈奏程度。
牧長鼓勵新手司琴之後,請加一句:「要繼續學習!」藉以帶動司琴的學習心志。司琴也要明白:鼓勵≠肯定。鼓勵是學習的動力,但肯定是積年累月的努力、克服種種挑戰才能得著。
培養一個成熟的司琴要多久?十年以上,能彈奏會眾唱詩、各類型詩班獻詩曲游刃有餘。
與其外請司琴,向別的教會討救兵,另一個方法就是培養自己教會的會友。很多牧師培養自己的孩子學音樂、師母自己學琴,就不必受制於外人。
短期與長期同時進行
眼前沒司琴的教會,必須(也只能)採用救急方式;但同時也要開始進行人才培養。音樂人才在哪裡?就從現有的會友當中尋覓,以前學過鋼琴者,或許多年沒碰琴,先恢復練琴、上課,準備完成再開始司琴事奉。資質中上的學琴者每星期不間斷上鋼琴課(每星期一小時),五年之後(一年50個小時,五年累積上鋼琴課250小時以及每星期5小時的練琴時間),可以彈聖詩與現代詩歌不成問題。
表面上看來,詩班指揮只要站在詩班前面揮揮手指拍子,看起來不難……的樣子。指揮是綜合型音樂人才,要會看譜、會指各種拍子的指揮手勢、有音感、有節奏感、懂選曲、會發聲法、解決詩班各類音樂問題。指揮的功力是用在練習的時候,短期的解決方式,可以外請詩班指揮老師到教會訓練詩班,有意願擔任指揮者在旁學習;根本之道,需進入神學院研讀詩班(合唱)指揮學位2~3年,或持續參加神學院延伸制或音樂機構提供的短期訓練。
委身音樂事奉,成為神國人才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怎麼收,就怎麼種。音樂事奉者需把自己獻上,委身事奉,願被主所用,接受訓練,付出時間與學習的代價,目標是成為基督精兵。音樂事奉沒有速成,沒有一次到位;唯有累積、澆灌、等候成熟。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