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上祭壇3》

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

張舒玓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小提琴演奏碩士、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小提琴團員、台中清水區基督教會聯合詩班指揮)

  我跟很多人一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念音樂班。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不太愛練琴,都考得很差,所以學校後來把我換給一位剛從美國回來,很嚴格的小提琴老師,我老師覺得自己很認真教,但是我程度很差,所以常常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說:「你這樣真的讓我很懊惱,練了兩個禮拜還拉錯音,要不要考慮轉副修?」

  而他最常問我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學音樂?」

  我覺得這對小學生來說可能有點難回答,而且就算是我到了國高中,也只能得出一個「因為我喜歡音樂」這樣的答案。不過,這個問題卻一直存在我的心裡。

  我從國中開始比較規律的參加教會主日崇拜。國二的時候第一次司琴,感覺很緊張也很榮幸,因為覺得自己跟巴赫在做一樣的事。漸漸成長之後,更覺得榮幸,因為更多認識神,我才知道自己所事奉的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神。

  我第一次接觸音契是高三那年12月,聽音契在懷恩堂的聖誕佈道會,因為聽了覺得很棒,所以當天我就在回應單上面勾選我是基督徒,想加入音契的服事。

一年以後,我考上師大,因為主修老師的邀請,我參與了12月懷恩堂佈道會的服事。加入音契第一個直接的感覺就是:可以跟這些厲害的教授們一起拉琴,我一定能學到很多,而且老師們好親切。

  不過後來我發現,不只是音樂,我在信仰上也有所學習。

  從小,我是乖乖的那種小孩,所以之前參與服事,都只是很單純的,別人叫我做什麼,我就樂意去做。但在音契,我開始接受到了事奉心態的教導,教導我演出不是為了自己博取掌聲,要單單歸榮耀於神,我們的人,我們的音樂,都是神所使用的器皿。在這裡,也沒有一般樂團裡,團員彼此競爭的關係,不論坐在前面或後面,都是用心靈和誠實,為神而演奏。

  我不只是聽見教導,更是看見許多榜樣,謙卑服事的美好見證。在這裡,不論是指揮、首席、是有名的教授,或是平凡的學生,都一樣珍貴。音契和其他的樂團不同,這裡有上帝的愛。我們有著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標與心志,特別的有向心力。

  大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音樂的美,是為了帶出背後的真理。在音契,我們用自己的專業來服事神。在這裡的服事經歷,讓我真正體認到在專業上精進的必要性。藉由我們的音樂,可以為人帶來生命的改變。

  能夠在還年輕的時候就參與福音事工,進到前線打仗,使我更加感受到拯救靈魂的迫切性,也被教導,知道率領我們爭戰的是神,要倚靠主的靈方能成事。

  多年前老師問的那個問題,我在音契裡得到答案。音契的服事,讓我覺得自己學音樂有了更深的意義。原來,我的專業可以被神使用,我們的音樂,可以傳好信息給貧窮的人,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音契絕對不只是眾多樂團的其中一個而已。

  每一次的服事,看起來是自己付出了許多時間體力,但我卻總是覺得得著滋潤,也領悟到真正能夠給予的,總是神。

  2000年的一次練習結束時,我看著同工們忙碌的身影,使我萌生了想要一生服事主的心志。

  數年前,我因為結婚搬到台中,最捨不得的就是音契的服事。這裡是我的家,我成長的地方。雖然搬得比較遠,但我願自己一生是音契人。感謝主,近年來,音契開始固定到台中演出,所以我每年至少可以參與台中場,每年都有機會回娘家。

  自從我大一加入音契,多年來,有無數次,神藉著音契的服事堅固激勵我,也提醒調整我。有的時候是曲目本身(不管有沒有歌詞),有時候是老師和弟兄姊妹的見證,有時候是牧者們的信息或影片裡的文字,感謝主,讓有各樣不同恩賜的人聚集在音契,一起與神同工。

  很多次,我看到台下的觀眾在擦眼淚,也曾在火車上,有人告訴我剛剛他聽了我們的音樂會,很感動。而我自己曾經在面臨生命中的難處時,聽音契演出《以利亞》,信心再度被建立。每次聽詩班唱「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心裡總是激動。多年前,《溺水的舞者》,提醒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雖然我沒有去過阿里山,但每次演奏《日出台灣》的時候,心裡真是充滿對台灣的愛,滿心的求主憐憫,光照賜福台灣!每次《聖哉聖哉聖哉》的前奏一出來,我就覺得自己已經在天上了。

  有一句話說:「見文如見其人」。我想不只是文章,音樂也是這樣的。因為音樂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狀態的呈現,而信仰是浸透全人的。一首作品,就是作曲家生命的見證。

  記得幾年前的某一場,我們演出了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和孟德爾頌的《頌讚交響曲》。布拉姆斯四個樂章的進行,第一樂章廣闊無涯,第二樂章當中百般掙扎,第三樂章平凡恬淡,第四樂章自在燦爛……我從這首交響曲中聽到的,是一個得勝的生命。布拉姆斯比起其他大師們,還不算太坎坷;孟德爾頌被稱為天才,名字又叫做幸福,但他們生命中的難處,除了他們自己,只有神知道。他們這兩位也是我的弟兄,是如同雲彩般的見證人,提醒著我: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們的神就是我的神,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我也能活出得勝的生命。

  其實,以主的能力來說,祂如果要一萬個人馬上信主,也是輕而易舉。但是祂愛我們,讓我們能夠參與在祂的奇妙計畫當中,與祂同工。

  當我在邀請人的時候,他們總是問:「你會在台上嗎?」他們最初的動機是想看見認識的人在台上表演,但我相信音樂會的進行,會將人帶到神的面前。

  這次我所邀請的人當中,除了教會弟兄姊妹,還有喜愛舞台的光鮮亮麗,但還不認識神的音樂老師。有一位愛音樂的星兒及其家人,有一位因孩子離世而傷心的母親……,他們都需要主!其實我們也是。

  馬偕牧師的生命一直都很感動我。但我知道,他的偉大,必定是因為他嚐過主恩的滋味,基督的愛激勵他,就像你我一樣。基督在他裡面活著,也在我們裡面活著。

  求主使用我們,感動所有聽見的人,無論是在台上或台下。願主使用我們,讓許多絕望中的人能夠有機會認識這些作曲家的、馬偕牧師的、還有我們生命的泉源,使他們也能飽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本文寫於2019音契演出之前排練與團員分享)


《偉大作曲家的心靈世界》

奉獻與熱愛

古諾

  沒有哪個十三歲的男孩想被叫到校長辦公室。他手心冒汗,口乾舌燥。校長嚴厲地說:「你母親告訴我,你想離開我們學校,想當音樂家,為什麼?」他結結巴巴地說:「因為我愛音樂。」校長笑了:「也許你不知音樂家的生活有多艱難。」男孩回答:「沒什麼區別。」「把你的才華證明給我看!」校長臉上的微笑消失,從抽屜裡拉出兩張紙交給男孩。「這是一首詩和一些五線譜紙。看看你是否可以將它寫成曲子。」男孩瞥了一眼那首詩,立即開始寫旋律。他跳上旁邊的鋼琴椅子,並即興伴奏,自彈自唱。最後一個和絃結束,目瞪口呆的校長望著眉開眼笑望的查爾斯.古諾(Charles Gounod)說:「你說對了,你會成為音樂家。」

  後來古諾以歌劇《浮士德》震驚音樂界。古諾1818年6月17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一位成功的畫家和石版畫家,去世時古諾年僅五歲。母親是著名的鋼琴家和出色的商人(丈夫去世後她負責石版印刷業務)。在回憶錄中,古諾見證對母親的愛與崇高的敬意:「母愛是偉大的上帝對生命最完美的體現,是對塵世生活所發出的最純淨最溫暖的光芒;無盡的母愛是上帝對受造物的永恆關懷。」

  母親的日記中寫到古諾「對音樂充滿了熱愛。」古諾說:「如果有人試圖阻止我學音樂,我會逃到美國,躲在一個不受干擾的角落。」母親十分虔誠,從古諾小時候就帶領他接觸天主教信仰。古諾一生都非常虔誠,相形之下,他的音樂生涯卻因他渴望進入神職而顯得遜色。

  衝突始於二十初頭的時候。十八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後,他贏得了夢寐以求的羅馬大獎。造訪這座永恆之城令這個年輕人不知所措,他又很容易被新認識的人影響。這時他的主要老師之一是名叫Lacordaire的修道士和演說家。他是慷慨激昂的牧師拉門納(Lamenna)的門徒,透過回歸基本真理來復興天主教信仰。最終,他成為了一個名為「福音傳教士聖約翰兄弟會」協會的成員,該協會由羅馬最優秀的家庭組成。這些人中有幾個已經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接受神職的呼召。

  古諾似乎也有此意願。孟德爾頌的姊姊在信中提到,在她訪問羅馬時,古諾對信仰呼召的回應。

  另一個在此時對古諾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神學家蓋伊(Charles Guy)。他寫信給古諾:「我非常了解你,只有在上帝那裡,你的靈魂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息,並燦爛盛開。」如此的感召力使敬虔的古諾高興不已。這封信激勵他母親進一步奉獻和熱愛上帝。

  母親的信仰非常敬虔,但她堅信兒子最好的榮耀上帝的方式是成為音樂家而不是神父。她知道古諾很敏感,異想天開,她的信勸告古諾要謹慎和節制。後來古諾放棄了傳教士聖約翰兄弟會,繼續當音樂家。當古諾在羅馬時,在母親安排下,他被任命為巴黎宣教教堂的風琴師和音樂總監。

  他很高興回到家鄉,並很高興參與母親的許多基督教活動。她向蓋伊學習神學。她經常去窮人那裡,為他們縫製衣服,並寫詩歌。一位朋友對古諾說:「你的母親有兩個奇蹟,我不知道她如何找到時間從事所有活動,也不知道她在哪裡找到了捐獻給慈善事業的錢。」古諾擔任教堂音樂總監五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之一,在此期間,他再次感到自己後來被描述為「傾向於教會生活」。他為了祈禱、讀聖經和冥想而休假很長一段時間。

  他的第一位傳記作者波維(Marie Anne de Bovet)寫道,古諾傾向於神職與基督徒渴望服務有需要的靈魂有關:「要修復受傷的靈魂,通過神的寬恕驅除痛悔自責,並舒緩悔改的罪人的痛苦。在他看來,這是人類嚮往的最崇高使命。他為神聖的使命準備好自己。」

  終於在1847年秋天,巴黎大主教允許他參加卡梅利特的演講,在聖敘爾皮斯研討會為他進入神職做準備。他穿上長袍,這件事可能被音樂史遺忘了。古諾遇到了著名的宗教音樂家維奧多特(Pauline Viardot),堅持要古諾為她寫歌劇。

  古諾第一部歌劇作品《莎孚》(Sapho)在1851年將他帶進巴黎歌劇公司。雖然這一時期他也創作了幾首優美的彌撒曲,特別是深沈的《聖賽西希爾莊嚴彌撒曲》(Messe Solennelle),由此他發現了自己最偉大的天份就是作曲。他把神職人員的袍子永遠掛起,並與一位巴黎音樂家監音樂教授的女兒安娜.齊默爾曼(Anna Zimmerman)結婚。

  1859年,他創作《浮士德》(Faust),將他對神學和歌劇的熱愛融合在一起。前前後後,很多作曲家都受到歌德的史詩般故事啟發而創作,但沒有一個能與古諾媲美。劇情描述浮士德出賣自己的靈魂給魔鬼再到勝利拯救瑪格麗特的一切。它描繪了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經典衝突,古諾優美的旋律卻使這部歌劇令人屏息。《浮士德》成為全球表現最出色,最受歡迎的音樂之一。之後有其他歌劇,尤其是他戲劇性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但只有另一部歌劇《波里厄克特》(Polyeucte)具有與《浮士德》一樣豐富的內涵。這部作品講述了早期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的掙扎,其中最偉大的場景之一是波里厄克特為他的妻子波琳讀福音書,因為她躺在監獄裡。他敘述基督朝向受難之路,強烈的音樂也令人震撼。

  古諾繼續創作各種類型作品,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是《拿撒勒》(Nazareth),原名《拿撒勒人耶穌》(Jeas de Nazareth),該曲於1856年5月創作。他的另一首曲子--或者說半首,可能是最常演奏的「巴赫-古諾」《聖母馬利亞》(Ave Maria)。他只用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當作伴奏,為它寫了美麗的旋律。

  兩首偉大的神劇《救贖》(Redemption)和《摩斯與維塔》(Mors et Vita)都揭示了他對基督虔誠信仰的不同層面。前者花了他整整十二年的時間。古諾在他所說的神聖「三部曲」樂譜之前加上了一些解釋性的詞語。他將自己的作品描述為對三大事件的深刻表達。基督教的存在就在於此:(1)救主的受難和死亡,(2)在他復活和升天之間的榮耀生活,以及(3)基督徒奉耶穌的使命在全世界傳播福音。在「三部曲」之前,有一個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主的序言。古諾在大編制的管絃樂配器上格外謹慎。

  古諾還寫了大量教堂音樂,讚美詩,安魂曲和另一個較小的神劇《托比》(Tobie)。他的信仰持續強化他的作曲和教學。「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他說,發展出他的聖樂思想,「路旁的的人吶喊:『和散那!大衛的兒子!』」門徒則對耶穌說,「夫子,請命令他們安靜!」但耶穌回答:「人如果沉默,石頭也會說話」。彌撒合唱曲必須象徵著這些文字,如雄偉的建築,樸實、莊重、龐大而莊嚴。

  在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公開會議上他以約翰福音3:3做結語:「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他稱這為「至高無上的方式」。

  在一次與記者交談時說:「除了善與真之外,還有美,是從另外兩個產生的,如同聖靈從聖子與聖父而來。」古諾的音樂作品中,例如他對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的評論,揭示了他的道德觀,因為他詮釋了邪惡的角色應得的審判。

  古諾的所有傳記作者都同意他的宗教信仰。「絕對有充足的理由說他是一個信徒,他的每個宗教作品都是對信仰的告白。他是一位博大精深的神學家,是一位對聖經學識淵博的學生,也是教會之父,他可毫無困難寫一篇講道當作歌劇。他的信仰透過他的聰明才智如同透過他的心,擁有不亞於愛的信念。

  儘管古諾一生都在天主教會事奉,但他的信仰超越宗派的藩籬。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很肯定說:「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果想研究我,他會對我感到驚訝。」並指出:「在服從自己天主教國家習俗的同時,他也同意新教(基督教)國家為執行聖樂而採用的禮節。」

  參觀古諾的家,可看到許多證明他信仰的證據。風琴的中央是代表基督頭像的紀念章。「他的書架上堆滿了聖經、信仰書籍和講章,其中包括一張大圖表,上面基督教信仰的文章排成半圓形,顯示了哲學與道德的世界。」

  古諾的信仰在他的生命末期變得越來越熱心。在他的最後幾年,他接受了採訪,引用使徒保羅的話:「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6-7)

  1893年10月15日星期日,古諾在他的鋼琴旁,靜靜地演奏著他的安魂曲。當他彈到降福經時,他的女兒跟著一起唱。過了一會兒,古諾坐下來讀譜。他沒有回應妻子叫他,她走進房間,發現他昏迷了。兩天後,古諾去世,留下女兒,一個兒子和與他結締41年的妻子。

  古諾希望事奉上帝,是因為對人的熱愛以及對上帝的虔誠。儘管他至終是一個平信徒,但這些特質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古諾一生都愛他的鄰居,他總是被許多有鑑賞力的朋友包圍。亨利.托爾(Henry Tolhur)說:「最了解他的人形容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可愛的人,身價最高的紳士。」

  看來,他對朋友的價值遠不止是財富。有人提供一百萬法郎給他旅行去美國,也沒有辦法誘使他短暫離開朋友。

  他有許多朋友是神職人員和音樂家。和法朗克(Cesar Franck)、馬斯奈(Jules Massenet)是好朋友,常和他們分享音樂和信仰。他的朋友包括許多年輕一代的音樂家,在音樂生涯上幫助和鼓勵他們。他為德布西(Claude Debussy)寫推薦信,使他能夠找到鋼琴伴奏的工作。他告訴德布西:「年輕人,你很有天份。」他一直鼓勵作曲家拉羅(Édouard Lalo)、比才(Georges Bizet)、布瑟(Henri Büsser)等傑出音樂家。他花很多時間擔任Pierre Dupont當地民歌手的抄譜員。對於自己的抄譜員,他堅持聘請一位年老,貧窮的音樂家。古諾慷慨地付他錢,公平對待他,請他吃飯。

  古諾是一個有幽默感、對人有真摯的愛和感染力的人。甚至與他接觸的陌生人也因他的友好態度而放心。一次途經巴黎時,他聽到街頭風琴藝人以驚人的速度彈奏他的一首詠嘆調。「啊,朋友,」他笑著,「不要那麼快!看,讓我轉動風琴把手。」街頭音樂家被這個陌生人逗樂了,無法阻止他,當音符以適當的速度發出時,古諾溫和地說:「這個速度才對。朋友,我告訴你,這是我寫的。」

【推薦欣賞】

歌劇:《浮士德》,《羅密歐與朱麗葉》,《米雷耶》,《波里厄克特》

合唱作品:神劇,《救贖》,《摩斯與維塔》,《托比》,《聖賽西希爾莊嚴彌撒曲》,《安魂曲》,清唱劇《費爾南德》

歌曲:《拿撒勒》,《聖母馬利亞》(旋律寫在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之上)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心靈樂篇32》

以利亞

潘瑋

(音契藝術企劃經理)

  神劇《以利亞》為猶太裔作曲家孟德爾頌逝世前一年(1846)完成的作品,他以聖經舊約先知以利亞豐富且精彩的一生為主題,由劇作家舒柏林(Julius Schrubring, 1806–1889)依據聖經列王記上17-19章及列王記下1-2章部分經節寫成劇本。孟德爾頌承接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深度、嚴謹的構思,深受韓德爾與巴赫的影響一覽無遺;古典時期的平衡與對稱,更在配器法展現;而早期浪漫派風格,更是為全曲增添不少色彩,無論是歌詞、情緒、作曲手法,配合著劇本,以音樂描繪各種場景,光聽著音樂即能想像故事內容的畫面。孟德爾頌成功地將各時期的特色交織,其豐富的和聲與作曲邏輯,不愧與海頓的《創世記》和韓德爾的《彌賽亞》並稱三大神劇。

  孟德爾頌為了營造聖經所描繪的各種場景,思緒周全地運用了許多管絃樂及合唱技巧,層次綿密且清晰,讓全曲比他的第二號交響曲《頌歌》,還要來的氣勢壯闊,兼具戲劇渲染力。這位創作力十足的年輕作曲家,在《以利亞》中充分地展現其豐盛的生命與才能,是這時期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人類自有歷史以來,就一直有祈求神祇的習慣,應該是造物主所賦予的天性,無論有無信仰,總是對這廣大的世界充滿疑問,對自己的未來好奇,因此台北東區一路上充斥了各式各樣的算命招牌。由經濟、政治等層面預測世界潮流的專家亦不少,這些所謂的預言家,為人們帶來一些想法,可能是警惕或安慰,也可能造成恐慌。「先知」在古代的以色列社會中,是神的代言人,他們所傳的神諭,勸戒當時的人們。以利亞是西元前八百多年的人物,他和巴力(Baal)先知於迦密山為三年半之久未下雨的旱荒所展開的求告鬥法,是全劇高潮,也因而以烈火先知得稱著名。

  一般人在找算命或求籤時,應該只會探聽他們是否靈驗,至於這些人或宮廟的背景如何,是供奉哪個神明,或許下意識的選擇不去探究,只要得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就好。但了解對方的背景為何,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乎事實的正確性。希望我們在面對角力時,都有分別善惡的能力;在面臨誘惑時,可以抵抗邪惡,即便誤判或暫時誤入歧途,也能適時的歸正。在目前全球被疫情影響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靜下心來思考,面對那看不見的敵人,面對那不可測的未來,我們唯一能信靠的會是誰?

  繼2018音契心靈樂篇30「威爾第的凝視」邀請客席指揮林望傑博士前來帶領音契合唱管絃樂團,獲得獨唱老師、團員以及觀眾極大的迴響與喜愛,2020年很榮幸地,林望傑博士因著情誼與傳承,願意再度接受邀請,且在台北與高雄兩地,演出孟德爾頌的最後巨作,神劇《以利亞》。林望傑博士以信仰的角度詮釋這位舊約聖經的先知人物,以他對歷史、歌詞、與音樂極透徹的了解,將帶給大家深度的心靈剖析及全新的視野,期待音契愛樂者與我們一起聽音樂說故事,經歷上帝的信實。

 


消息報告

1.親愛的音契愛樂者,為了響應環保,鼓勵您訂閱電子版樂訊,煩請填寫google表單https://bit.ly/2sUz5Oi即可繼續訂閱;若您希望繼續收看紙本樂訊,也歡迎填寫表單讓我們知道,您的支持陪伴音契繼續前行!

2.好評不斷的音契幼兒奧福音樂班,第二期熱烈招生中。以奧福教學法,配合豐富的樂器與遊戲,讓寶貝們在音樂中培養音樂感受力和學習肢體律動!第二期課程於4/1開始。歡迎寶貝們一同加入幼兒奧福音樂班。報名詳情請上音契青少兒童合唱團網頁查詢報名,或來電02-25850866詢問!

財務報告

演出訊息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圓山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殷長佑
總編/美編/電子報/音契行政中心

...............【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